鱼竿有四种感觉维度:轻,挺,硬,韧

买过无数鱼竿(上百根),也用过无数鱼竿的人,回答一波这个问题。

大多数时候,对大多数钓友而言,我们并不很能准确知道自己需要一根怎么样的鱼竿。往往是鱼竿到手用过之后,才大致知道。

这篇文章详细讨论如何挑一根合适的鱼竿。

鱼竿只有一种用途:钓鱼。所以在什么场景钓鱼,钓什么鱼,是决定一根鱼竿好不好用的关键。

我们先说最主要的四种场景:湖库,江河,溪流,黑坑

湖库水域面积很大,水体通常偏深,水流平缓,这种情况应该钓远,适合用6.3米及以上长度的鱼竿。

江河水流速度较快,往往越往江河中央流速更快,但是靠岸的水域往往不藏大鱼,因为江河的生态链更加险恶,大鱼必须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,所以适合用7.2米到9米之间的鱼竿,太短难钓大鱼,太长往往容易遭遇走水,漂相难以稳定;

溪流,具体的说,是水深一般的小河或者小溪。通用5.4米,有时候4.5米,3.9也会非常实用。

黑坑,由于黑坑中的鱼,不在生态链上,纯粹就是生长在牢狱环境中的鱼,几乎无所谓远近岸。不宜太长,3.6到6.3皆可。本文不讨论黑坑。

现在我们谈论当我们选中合适长度的鱼竿后,怎么判断鱼竿的好坏。

鱼竿有四种感觉维度:轻,挺,硬,韧

鱼竿有四种感觉维度:轻,挺,硬,韧。

  • 轻,指的不单单是鱼竿的重量,还有持感。越短的鱼竿,通常持感越好;越长的鱼竿,通常来说越容易重头。比如说日本达瓦这个品牌,在6.3米以下尺寸,通常都非常轻。但是达到6.3米及以上,就容易重头。重头通常来说无法避免。对于30T碳布设计的鱼竿而言,比40T碳布更容易重头。但是并不是说,鱼竿越轻,就越不重头。但是钓鱼人不用认真分析原因,只要持竿认为很轻,自己能接受,那么鱼竿就是轻。可是在鱼竿到手之前,怎么认为鱼竿轻不轻呢?第一,看鱼竿的重心位置。7.2米鱼竿的重心如果在手把节附近2.4米以内,通常来说我们不会容易重头。换句话说,只要重心在距离手把节三分之一不到的位置,都不会容易觉得重头。重心越靠后,越不容易感觉重头。第二,看克数。一般来说7.2米鱼竿重量在250克以内,也不容易表现重头,除非鱼竿设计非常差。第三,看鱼竿的元径,也就是看手把节粗不粗。往往越粗的鱼竿,越不容易重头。

  • 挺,指的是鱼竿的腰力。卖家在销售鱼竿的时候,通常会标注钓重克数。克重越大,比如说7.2米钓重2500克,那么鱼竿腰力通常通常来说越好。一般来说,有一个不成文的公式,鱼竿的长度 乘以 钓重,就是鱼竿能够承受的极限力量。比如说7.2米鱼竿钓重2000克,那么这根鱼竿能钓起来28斤上下的鱼。当然,通常来说中鱼的个体逼近极限值,很考验钓手的技巧。

  • 硬,指的是鱼竿受力变形的弧度。挺和硬,其实不是一回事。鱼竿受同等力量冲击,鱼竿变形弧度越小,鱼竿越硬。厂家通常会标准清楚鱼竿的硬度,比如说二八调,一九调等等。

  • 韧,指的是鱼竿均匀受力的回弹力。这客观决定了鱼竿是否好抛。韧性考验的是鱼竿每一节的传导性能。中鱼瞬间,鱼的抵抗力从竿稍开始,一节节传导到手把节。这种传导设计,特别考验设计师的功力。传导性能有三个决定因素,竿节的长度、竿节的硬度、竿节的粗细。鱼竿的韧性好,鱼竿好抛,控鱼舒适度也很高。不过这是唯一一个厂家不会给出固定参数的维度。

总结来说,鱼竿并非越轻越好,但是要钓手自己觉得轻就行;也不是越挺越好,太挺的鱼竿往往轻不了;越不是越硬越好,鱼竿毕竟不是钢筋棍,太硬的鱼竿很难有很好的韧性;当然了,韧性越好的鱼竿,还是越好的。

一款优秀的鱼竿,就是能够让钓友觉得不轻不重刚刚好,轻轻一甩线就能荡出去,中鱼不费很大力气就能控住局面。

这里给出几个具体的参数,以7.2米综合竿为例:

1、克重在220克到260克之间;

2、钓重在1500克到2400克之间;

3、重心位置在2米到2.3米之间,必然持感较轻,没有重头感。

4、竿稍比较粗,较硬,手把节比较粗;竿稍长度在0.6米上下,竿把在1.2米上下。这个仍需要有一定经验。

5、在不好分析第四点的情况下,如果满足1,2,3的条件,鱼竿采用40T+46T碳布的情况下,韧性一定不会差。因为厂家的设计难度瞬间大大降低。

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:如果非要钓大鱼,那么就买重而粗的鱼竿;如果不是非要钓大鱼,尽量选持感轻的鱼竿,虽然我们不是一直持竿,但是手感是这项户外运动的关键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fled.cn/post/17.html

--EOF--